正確的吃,也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!
鄰居近期一直比較苦惱,孩子幼兒園的兒歌在家怎么練習都不行,原因就是孩子的口齒特別不清。
以前,她以為三歲的小朋友,講話奶聲奶氣、有點大舌頭是正常的,結果一比較才知道,身邊別的孩子口齒都很清晰,而自己的娃好多發音都有問題:
平舌翹舌分不清就不說了,很多發音還是錯的,比如“喬治”會說成“桃子”,“加油站”會說成“大油蕩”,給人感覺就好像舌頭捋不直。
不論她怎么幫孩子糾正發音,都無濟于事。到了醫院才知道,孩子說話的清晰度不高,原因是孩子的口腔肌肉發育不好。
而造成這個結果的根源,是孩子平時飲食太過精細,無法讓口腔肌肉得到充分鍛煉。
其實,三歲的孩子,飲食的精細程度已經基本可以和大人同步。而很多家長還跟這位鄰居媽媽一樣,對孩子的飲食關懷備至。過度的保護,反而引起孩子口腔肌肉發育延遲。
因此,家長應多多重視孩子的進食,想要孩子口吃清晰先要讓孩子正確的吃!
01
提供給小寶寶的輔食顆粒度,不要落后于其口腔發育度。
隨著小孩月齡不斷增長,應該要增加食物的粘稠度和顆粒度,但是很多媽媽提供的輔食“進化”得太慢。
比如有些孩子已經開始長乳牙了,媽媽卻還在給孩子喂用輔食機攪打得稀爛的糊狀食品;有些孩子乳牙幾乎都已經長好了,家長卻還天天喂食粥和軟面條。
長此以往,孩子整體口腔肌肉和牙齒的發育都會處于一直落后的狀態。
那么孩子的輔食到底要做到怎樣的程度,才算剛剛好?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份由《西爾斯育兒百科》提供的資料供大家參考:
因為西爾斯醫生是西方人,所以表格里的推薦食物,只是一些示例。實際操作中,孩子可以吃的食物種類更多。
但是進食方式一列,大家需要格外注意,切不能因為怕孩子咳嗆、嘔吐,就讓孩子吃太久的糊狀食物和軟爛食物。
02
食材種類豐富,口腔刺激隨之豐富。
當孩子可以添加輔食之后,父母一定要依照孩子的年齡盡快為他們提供合適并種類豐富的食材。
比如,香蕉和蘋果,雖然同是糊狀食品,但其果肉的粗細還是有差別的,為孩子提供的口腔刺激也是不同的。所以,既要讓孩子吃香蕉,又要讓孩子吃蘋果,不斷豐富孩子的口腔感覺。
03
大顆粒食物提供及時,鍛煉口腔肌肉群。
很多媽媽為了孩子吃東西時能保持衣服和桌面整潔,會選擇把水果切成小份。
還有的家長,喜歡用剪刀把雞腿、牛排剪成一小顆一小顆給孩子吃,以為讓孩子能吃得更方便,其實是剝奪了孩子鍛煉牙齒和頜骨的機會,也阻礙了整個口腔肌肉的發展。
事實上,孩子兩歲以后,是需要刻意鍛煉口腔肌肉群,來幫助孩子實現靈活發音的。
比如讓孩子啃整個的蘋果和梨,啃雞腿,咬整個饅頭、撕咬大的肉塊,多吃玉米、芹菜、堅果等比較粗纖維和硬的食物。
04
練習使用吸管,口腔內腔齊鍛煉。
兩歲以后的孩子,家長可以經常讓孩子練習使用吸管喝比較濃稠的果汁、豆漿、米漿等。
用吸管吸食的過程中,孩子必須將嘴唇緊閉,用力吮吸。這樣的動作,可以實現孩子口腔和內腔肌肉的雙重鍛煉,有助于孩子在說話時字正腔圓!
05
讓孩子自己吃飯,鍛煉口腔能力。
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弄臟,不愿意讓孩子自己吃飯,經常喂飯。當孩子有飯粒粘在嘴角或者手上的時候,家長也會幫忙擦掉或者用勺子蹭到孩子嘴巴里。
這樣讓孩子錯失了靈活運用舌頭舔勺子和嘴角等食物的機會,也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大損失。
另外,在正確的“吃”的同時,家長平時還可以帶孩子玩吹口琴、吹氣球、吹紙、伸舌頭、做鬼臉等的游戲,來鍛煉孩子的口腔肌肉、舌、唇、面頰,讓孩子越來越清晰流暢的表達。